波動率。 視頻

入顳葉切除術

最後更新:2021年7月5日

顳葉和杏仁體海馬切除術的技術原理

據估計,北美的癲癇患病率為每1000人5至10例,大約三分之一的癲癇患者無法通過抗癲癇藥物實現充分的癲癇控製,或無法忍受抗癲癇藥物所需的副作用。大量證據表明,未能充分控製癲癇發作會損害認知能力,降低整體生活質量,並增加死亡率。

醫療幹預是治療癲癇的第一步。盡管使用了各種抗癲癇藥物,當藥物治療不能達到無癲癇發作時,綜合手術評估是適當的。最常見和特征明顯的局灶性癲癇綜合征是內側(中間)顳葉癲癇(MTLE)。對於頑固性MTLE患者,前顳葉切除術和杏仁體海馬切除術(ATL)可以減少對抗癲癇藥物的依賴,使癲癇不發作。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ATL從Falconer和Morris最早的描述被改進為一種安全有效的程序,並得到了I類證據的驗證。在MTLE患者中,該手術持續提供接近70%或更好的無癲癇發作率。本章概述了用於診斷和評估顳葉癲癇(TLE)的模式,我的MTLE手術方法和術後結果。

廣告

阿特拉斯選擇顱程序性帕蒂收集

為你在手術中的每一個動作設計的

無與倫比的靈活性和不粘功能

每個盒子裏都有每種情況所需的肉餅

了解更多並在網上購物

顳葉癲癇的診斷與評價

從電學和臨床角度來看,TLE可分為兩種不同的亞型:MTLE和新皮層顳葉癲癇(NTLE)。這些亞型之間的區分是基於電生理學、神經心理學特征、病理生理學和對手術反應的差異。

TLE最常見的病因是內側顳部硬化(MTS)。病理學上表現為錐體細胞的節段性丟失、顆粒細胞的分散和反應性膠質細胞增生。其他引起TLE的原因包括腫瘤、感染、血管畸形皮質發育不良,和創傷。NTLE的鑒別診斷與MTLE相似,但MTS除外。

在由顳外致癇灶或病變引起的癲癇患者中,約15%有相關的MTS;這些病人隱藏著所謂的雙重病理學.目前尚不清楚哪一個病灶(有時兩者都是)是這些患者真正的致癇病灶;隻要術前評估顯示癲癇病灶定位於其中一個或兩個部位,切除兩個病灶通常最有可能實現無癲癇發作。在這一患者群體中,點燃現象與MTS的病因有關。盡管切除了顳外病灶,MTS仍可繼續作為癲癇發作的自主來源。

癲癇手術的目的是去除致癇區,如果完全切除,可能會導致癲癇發作的自由。TLE的術前評估旨在確定該區域,並確定癲癇病灶切除手術的安全性。在此,我將回顧與TLE致癇帶診斷有關的各種診斷方法。

病史及體格檢查

術前評估包括詳細的病史和體格檢查。應討論癲癇發作的符號學、既往病史、家族史、發熱性癲癇發作/創傷/腦膜腦炎的遠端病史以及嚐試抗癲癇藥物的細節。通常情況下,如果有見證過典型或習慣性癲癇發作的家庭成員或朋友在場,這是有幫助的。一個完整的神經係統檢查,結合病史,可能有助於估計癲癇病灶的位置。

TLE患者的表現通常伴隨著一種特征性的電臨床綜合征,包括腹部感覺(先兆),隨後是手/口自動化和可能的上肢對側張力障礙。後位語言功能障礙表明癲癇發作的偏側性發生在主腦半球。不幸的是,MTLE和NTLE患者具有相似的臨床表現,不能僅根據臨床特征進行區分。不出所料,NTLE與更頻繁的全身性癲癇有關。

動態和睡眠剝奪腦電圖

頭皮腦電圖(EEG)是初期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為方便在門診進行。30分鍾清醒/睡眠剝奪分析可通過發作期和發作間期放電與臨床病史和影像學表現的相關性,幫助定位致癇灶。

許多MTLE患者在體表腦電圖上有單側前顳間葉突刺。此外,一些研究者報告在電性癲癇發作後不到30秒的單側顳部節律性θ波活動與同側MTLE相關。檢測腦電圖異常的靈敏度可以通過在已知癲癇發作的48小時內進行測試來提高。

視頻腦電圖

決定手術候選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需要住院患者進入癲癇監測單元進行連續的頭皮腦電圖和視頻監測。臨床癲癇表現與間期和發作期放電的相關性有助於定位致癇病灶。刺激性措施,如減少藥物、剝奪睡眠和過度換氣,可用於誘導癲癇樣活動。如果頭皮腦電圖不能側化癲癇病灶,使用顱內電極(一項顱內研究)進行侵入性腦電圖監測可能是必要的,以提供進一步的定位。

有創腦電圖監測(顱內研究)

在多達三分之一的患者中,頭皮腦電圖不能偏側化癲癇病灶,甚至當非侵入性測試偏側化時,高達10%的患者定位錯誤。因此,當不同的術前檢查不一致,懷疑多灶性癲癇,或mri陰性的TLE需要區分NTLE和MTLE時,應進行有創腦電圖監測(一項顱內研究)。這項顱內研究將勾勒出致癇病灶的邊界及其與腦皮質的接近程度。

來自記錄MTLE的海馬深度電極的特征電活動包括來自海馬的周期性峰值活動,隨後是持續1分鍾的高壓節律發作。當鄰近的內嗅皮層和顳葉新皮層被激活時,顳葉下和頭皮前部腦電圖電極經常出現同步和規則的5 - 9hz頻率節律。

另一種常見的MTLE腦電圖模式包括低電壓、高頻放電,無前峰。這種活動通過與內嗅皮層接觸的海馬深度電極和內側-基底硬腦膜下電極記錄。在NTLE中,最常見的發作特征是低電壓和高頻放電,這與背景活性的喪失有關。

經頭皮/侵入性視頻腦電圖監測,發現患有心因性非癲癇性發作、多灶性癲癇、廣泛性發作障礙或非局部性發作病灶的患者不適合進行切除手術。在接受頭皮腦電圖和視頻監測的患者中,幾乎一半都有明確的癲癇病灶,或需要進行顱內研究以確定其手術候選性。

成像

磁共振成像(MR)是TLE的主要診斷成像方式。MR協議應掃描整個頭部,薄切片高分辨率T1和T2加權圖像,以及梯度回聲T2序列,以調查有無血液。

如果發現腫塊或腫瘤,應給予釓以更好地確定病變的特征及其解剖位置。如果懷疑MTLE,需要的序列包括冠狀位t1加權成像,液體衰減反轉恢複(FLAIR)冠狀位序列,以及通過海馬的t2加權冠狀位序列。

顳內側硬化的典型表現為海馬萎縮,內側顳葉結構FLAIR和T2信號高強度增加。術前MR成像顯示海馬萎縮與顳葉切除術後癲癇控製改善相關。MR成像,結合本章討論的其他診斷方法,能夠更準確地定位致癇病灶。

圖1:左側內側顳葉硬化。注意左側海馬萎縮,T2和FLAIR序列顯示輕度高信號。

圖1:左側內側顳葉硬化。注意左側海馬萎縮,T2和FLAIR序列顯示輕度高信號。

Neuropsycological評估

神經心理學評估對TLE患者很重要,因為它可以識別術前功能缺陷和預測術後神經心理學結果。有計劃的手術切除顳葉和海馬體需要分別評估語言和記憶。顯性葉TLE患者表現出微妙的言語記憶障礙和找詞困難。相比之下,非顯性TLE患者通常表現為視覺空間記憶障礙。

TLE手術後最常見的術後缺陷是記憶衰退。與右側顳葉手術後的視覺空間缺陷相比,左側顳葉手術後的言語記憶缺陷更容易發生。接受左顳葉切除術的患者如果記憶和語言功能一般或更好,則發生術後功能缺損的風險更高。然而,在接受右側顳葉切除術的患者中沒有發現這種關係。手術治療前必須與有術後記憶或語言功能障礙風險的患者進行術前討論。

和田測試

在功能核磁共振(fMRI)出現之前,Wada測試被用來獨立評估兩個大腦半球的語言和記憶功能。現在,當功能磁共振成像不確定、不可用或無法實現時,就使用這種方法。在進行語言和記憶測試時,將阿莫巴比妥或另一種麻醉劑,如甲氧必達、異丙酚或依咪酯注射到頸內動脈,暫時抑製該側的功能。基線記憶功能通常在實際測試的前一天進行測試。

在注射麻醉劑之前,要求病人舉起雙臂大聲數數。偏癱表明麻醉充分。在偏癱持續時評估語言和記憶,首先評估疑似癲癇病灶的一側。接下來,30分鍾後對側大腦半球進行測試。

如果在一個腦半球注射麻醉劑後發生全局性失語症,則認為是單側(右側或左側)的語言表征;如果在兩個腦半球注射麻醉劑後看到某種程度的語言保留,則認為是雙側(有或無優勢)的語言表征。

對於記憶評估,患者被要求正確識別偏癱階段顯示的項目。在疑似癲癇病灶的同側麻醉注射過程中,根據對側支持記憶的能力分配總體記憶評分。50%到67%的記憶分數被認為是及格。Wada試驗的記憶部分的目標是建立術後記憶衰退的風險。對側腦半球的記憶支持越少,術後發生記憶缺損的風險越大。

盡管和田測試在確定語言和記憶優勢方麵具有很高的準確性,但該測試仍然與假陽性和陰性有關。此外,Wada檢測結果還會受到藥物劑量、檢測員的揭盲和患者的合作等因素的影響。此外,Wada檢測與癲癇發作、造影劑過敏、導管部位血腫、血管剝離、中風和感染等風險相關。動脈夾層或中風的風險估計為1%。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利用與代謝活性分子相關的放射性同位素,根據代謝活性分析身體各個區域的功能。在研究TLE時,PET試圖定位顳葉間期低代謝區域。

PET期間的腦電圖記錄是重要的,以確保一個半球的低代謝不是繼發於對側活躍癲癇導致的高代謝。

氟脫氧葡萄糖(FDG)是PET中最常用的同位素。FDG-PET對MTLE具有較高的特異性。顳內側硬化與海馬、杏仁核、內嗅皮層和顳極的低代謝有關。

研究還表明,與深度電極的結果相比,FDG-PET識別的低代謝區域與預測的側度有很好的相關性。當從兩個顳葉的代謝活動取樣,以檢查一個顳葉的低代謝與另一個相比,PET的敏感性增加。

如果MRI發現MTS, PET不會提供任何額外的信息。因此,PET通常用於MRI和其他術前檢查未能定位癲癇病灶的病例。

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

由於代謝需求的增加,在發生癲癇活動的大腦區域,流向大腦的腦血流量增加。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使用锝-99m六乙基丙烯胺肟或锝-99m二酸酯測量局部腦灌注。這些化合物在注射後的幾秒鍾內就被神經元吸收,並在細胞中停留數小時。因此,在癲癇發作後立即注射放射性示蹤劑可能有助於確定發作區域。

如果間歇期研究用於比較癲癇發作期間腦灌注的相對變化,則SPECT的敏感性會提高。此外,間期和發作期SPECT的血流差異可以與高分辨率MRI進行相關和共注冊,以識別癲癇病灶。SPECT通常用於MRI和/或EEG不能定位的情況。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通過血氧水平變化引起的MR信號變化來檢測神經元活動。它主要用於語言皮質的定位,如運動皮質和語言皮質。它還可以與腦電圖分析相結合,識別疾病的發病區域。它具有幾毫米的空間分辨率,可以作為一種非侵入性替代Wada測試,用於語言側化和皮質語音區域的定位。

作為一種較新的成像方式,隻有少數研究將功能磁共振成像與手術結果聯係起來。在與病灶同側的語言和記憶任務中,增強的信號激活與手術切除後更大的缺損相關,這種相關性可能是比神經心理學測試更強的預測因子。

手術適應症

醫學上難治性癲癇起源於內側顳葉,定義為兩次或兩次以上抗癲癇藥物試驗失敗的患者,可接受前內側顳葉切除術和杏仁體海馬切除術。

如果患者有以下情況,可以在不進行侵入性顱內監測的情況下進行切除手術:1)腦電圖顯示癲癇發作側偏一側腦半球,2)MRI顯示單側MTS和/或PET或SPECT顯示單側中腦病變,3)神經心理學和Wada/fMRI檢查確認記憶和語言功能障礙與癲癇發作一側一致,4)Wada確認對側支持記憶功能。不符合這些標準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電極進行顱內研究,並在進行手術切除之前使用上述模式進行進一步測試。

顱內研究的需要是基於腦電圖或成像模式提出的懷疑,即癲癇的發生並不局限於內側顳葉。影像學研究中未見海馬萎縮和新皮質發育不良結構損傷,以及基本有創電極記錄的新皮質發病記錄,表明需要更深入的顱內研究,用硬膜下網格電極對候選皮質進行足夠的覆蓋,以進行皮質定位和語言定位。在內側結構內使用深度電極是常規方法。

右撇子不需要對右顳葉切除進行Wada研究,因為左顳葉很有可能保存口頭記憶。

術前注意事項

在以上章節中,我討論了TLE術前綜合癲癇手術評估的細節。建議新手外科醫生使用MR成像術中圖像指導。該工具通過顳中回引導進入顳角。

圍手術期事件和麻醉藥物導致血清抗驚厥藥物水平下降,使患者暴露於術後癲癇發作的風險。因此建議在圍手術期使用超治療水平的抗驚厥藥物,因為癲癇發作會使患者術後恢複複雜化。

我不使用術中皮質電描記術來指導新皮質或海馬切除的範圍。如果癲癇病灶的範圍有問題,顱內監測對指導外科醫生更有效。

手術解剖

內側顳葉的解剖當然是腦實質內解剖中最複雜的部分。

圖2:顯示顳葉的表麵解剖(上麵幾排圖像)。脈絡膜下點被定義為脈絡膜前動脈進入顳角的入口點,近似於脈絡膜叢的前緣。連接脈絡膜下點和大腦中動脈分叉的一條線接近杏仁核和紋狀體之間的邊界(下圖)(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杏仁核和紋狀體的接近是顯而易見的。

點擊這裏查看此圖像的交互模塊和相關內容。

圖2:顯示顳葉的表麵解剖(上麵幾排圖像)。脈絡膜下點被定義為脈絡膜前動脈進入顳角的入口點,近似於脈絡膜叢的前緣。連接脈絡膜下點和大腦中動脈分叉的一條線接近杏仁核和紋狀體之間的邊界(下圖)(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杏仁核和紋狀體的接近是顯而易見的。

圖3:回顧皮質表麵解剖。梭狀回或枕顳回在外側由顳葉基底麵枕顳溝與顳下回分開,在內側由後側側支和前側鼻溝與海馬旁回分開。前、中、後內側顳葉的邊界用括號標出。前葉由鉤椎(綠色支架)組成。中段止於四叉板水平(紅色支架),後段止於鈣質點(藍色支架)。注意內側顳葉的冠狀解剖(下排)(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點擊這裏查看此圖像的交互模塊和相關內容。

圖3:回顧皮質表麵解剖。梭狀回或枕顳回在外側由顳葉基底麵枕顳溝與顳下回分開,在內側由後側側支和前側鼻溝與海馬旁回分開。前、中、後內側顳葉的邊界用括號標出。前葉由鉤椎(綠色支架)組成。中段止於四叉板水平(紅色支架),後段止於鈣質點(藍色支架)。注意內側顳葉的冠狀解剖(下排)(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4:從上角度解剖顳角。注意內側顳葉從這個角度劃分為前室、中室和後室(左圖)。血管解剖從類似的角度也顯示(右圖)。注意脈絡膜前動脈(AChA)的位置及其通過脈絡膜下點進入心室的入口。

圖4:從上角度解剖顳角。注意內側顳葉從這個角度劃分為前室、中室和後室(左圖)。血管解剖從類似的角度也顯示(右圖)。注意脈絡膜前動脈(AChA)的位置及其通過脈絡膜下點進入心室的入口。

圖5:右側顳前內側新皮層切除術和杏仁體海馬切除術的步驟如圖所示。注意冠狀麵新皮層白質剝離(紅色箭頭),從顳上回或中回向側支溝開始。新皮層切除(垂直的藍線)通常不切除顳上回。扁桃體、鉤狀帶、海馬體和海馬旁回的切除是手術第二階段的一部分(水平藍線)。新皮層從顳尖開始延伸3.5 cm,涉及顳下回和顳中回(右上圖)。顳角已打開,露出脈絡膜叢和海馬體(左中圖)。已打開脈絡膜裂隙,通過將脈絡膜叢與穹窿膜分離,暴露周圍池內的結構(右中圖)。脈絡膜叢應該與丘腦相連。沿著基底顳葉和心室表麵的內側顳葉血管解剖(下排)。大腦後動脈(PCA)是內側顳葉的主要動脈供血通道。 The PCA gives rise to the anterior inferior temporal artery, from which the anterior parahippocampal artery arises. The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enters the temporal horn at the inferior choroidal point that is found at the posterosuperior edge of the uncus. A line connecting the inferior choroidal point to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bifurcation approximates the border between the amygdala and striatum and is a reasonable operative landmark.

點擊這裏查看此圖像的交互模塊和相關內容。

圖5:右側顳前內側新皮層切除術和杏仁體海馬切除術的步驟如圖所示。注意冠狀麵新皮層白質剝離(紅色箭頭),從顳上回或中回向側支溝開始。新皮層切除(垂直的藍線)通常不切除顳上回。扁桃體、鉤狀帶、海馬體和海馬旁回的切除是手術第二階段的一部分(水平藍線)。新皮層從顳尖開始延伸3.5 cm,涉及顳下回和顳中回(右上圖)。顳角已打開,露出脈絡膜叢和海馬體(左中圖)。已打開脈絡膜裂隙,通過將脈絡膜叢與穹窿膜分離,暴露周圍池內的結構(右中圖)。脈絡膜叢應該與丘腦相連。沿著基底顳葉和心室表麵的內側顳葉血管解剖(下排)。大腦後動脈(PCA)是內側顳葉的主要動脈供血通道。 The PCA gives rise to the anterior inferior temporal artery, from which the anterior parahippocampal artery arises. The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enters the temporal horn at the inferior choroidal point that is found at the posterosuperior edge of the uncus. A line connecting the inferior choroidal point to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bifurcation approximates the border between the amygdala and striatum and is a reasonable operative landmark.

前內側顳葉切除術和選擇性杏仁海馬切除術

標準ATL的技術細節包括一組非常明確的步驟,以防止操作者的定向障礙,這可能導致丘腦和基底池內容物的損傷。

圖6:患者仰臥位,頭部側翻50度,通過顱骨夾固定。肩膀的轉動可以用來輔助頭部的側向轉動。單針被放置在乳突區,以保持顱骨夾臂遠離操作員的工作區域。

圖6:患者仰臥位,頭部側翻50度,通過顱骨夾固定。肩膀的轉動可以用來輔助頭部的側向轉動。單針被放置在乳突區,以保持顱骨夾臂遠離操作員的工作區域。

圖7:患者頭部明顯向同側肩部延伸,使海馬體長軸變平。這種頭部位置是必要的,因為它提供了外科醫生通過顳角和沿著海馬軸在腦室內解剖和海馬內側斷開時的直接可視化。一個反問號切口用於暴露(藍色所示)。切口開始於顴骨附近,向後延伸至耳後乳突頂點線前方,然後向前方彎曲至顳肌插入線上方(顳上線)。我用顳肌瓣來確定顴骨根。重要的是要記住,這個開顱術的目的主要是暴露顳葉而不是額葉。開顱手術的輪廓已經標記出來了。

圖7:患者頭部明顯向同側肩部延伸,使海馬體長軸變平。這種頭部位置是必要的,因為它提供了外科醫生通過顳角和沿著海馬軸在腦室內解剖和海馬內側斷開時的直接可視化。一個反問號切口用於暴露(藍色所示)。切口開始於顴骨附近,向後延伸至耳後乳突頂點線前方,然後向前方彎曲至顳肌插入線上方(顳上線)。我用顳肌瓣來確定顴骨根。重要的是要記住,這個開顱術的目的主要是暴露顳葉而不是額葉。開顱手術的輪廓已經標記出來了。

圖8:抬高肌皮瓣,在顴骨根部或暴露後側顳上線下方放置一個單孔。Penfield #3解剖器械可移動硬腦膜。如圖所示進行開顱手術。前顳側顱骨切除術暴露了顳窩的最前麵和最下麵的部分,這樣在解剖後期,我就可以將顯微鏡的視角相對平行於海馬體軸。彎曲的硬腦膜切口反映了前麵的硬腦膜瓣,因此顳尖幾乎可以到達。

圖8:抬高肌皮瓣,在顴骨根部或暴露後側顳上線下方放置一個單孔。Penfield #3解剖器械可移動硬腦膜。如圖所示進行開顱手術。前顳側顱骨切除術暴露了顳窩的最前麵和最下麵的部分,這樣在解剖後期,我就可以將顯微鏡的視角相對平行於海馬體軸。彎曲的硬腦膜切口反映了前麵的硬腦膜瓣,因此顳尖幾乎可以到達。

關於暴露和開顱術的進一步細節總結在逐層解剖一章。

硬膜內的過程

圖9:我使用1號彭菲爾德解剖儀來確定從顳尖測量的肺葉切除的範圍。我在儀器上標出4.0 cm的線(插入圖像),然後將儀器滑過顳中回,直到儀器的尖端接觸到蝶翼下方的顳前窩。顳葉切除的範圍被標記在皮層上,試圖保留位於Labbe靜脈前麵的顳中靜脈。新皮層切除的範圍分別為非顯性顳葉約4 cm和顯性顳葉約3.5 cm。

圖9:我使用1號彭菲爾德解剖儀來確定從顳尖測量的肺葉切除的範圍。我在儀器上標出4.0 cm的線(插入圖像),然後將儀器滑過顳中回,直到儀器的尖端接觸到蝶翼下方的顳前窩。顳葉切除的範圍被標記在皮層上,試圖保留位於Labbe靜脈前麵的顳中靜脈。新皮層切除的範圍分別為非顯性顳葉約4 cm和顯性顳葉約3.5 cm。

圖10:沿顳上溝行上皮質切開術。建議保留顳上回,它可能包含主要顳葉的語言功能。接下來,在距顳極3.5 - 4cm處,垂直於顳中下回長軸進行後皮質切開術。切除深度約2 ~ 3cm,包括梭狀回。隨著術者經驗的增加,梭狀回切除可向內側延伸至腦室水平,簡化顳角的暴露和中間結構的活動。術中導航可以指導這一步的操作。

圖10:沿顳上溝行上皮質切開術。建議保留顳上回,它可能包含主要顳葉的語言功能。接下來,在距顳極3.5 - 4cm處,垂直於顳中下回長軸進行後皮質切開術。切除深度約2 ~ 3cm,包括梭狀回。隨著術者經驗的增加,梭狀回切除可向內側延伸至腦室水平,簡化顳角的暴露和中間結構的活動。術中導航可以指導這一步的操作。

顳前尖處可見從Sylvian裂到蝶頂竇的橋靜脈。顳葉的收縮會導致這些靜脈出血,除非在這部分手術中對它們進行燒灼。

圖11:上皮層和後皮層切除術後,進行白質剝離以斷開外側顳新皮層。沿著中窩底有一個未命名但解剖學上一致的骨隆突(黃色箭頭),可以通過顳葉的輕微收縮發現。這個突起是指導白質解剖的一個有用的標誌。上、後皮質切開術和白質切開術的平麵應在此骨隆突處連接。沿著皮質切開術和骨隆突確定的這兩個平麵進行剝離,將確保術者不會過早侵犯顳角或損傷位於該平麵內側的重要結構。

圖11:上皮層和後皮層切除術後,進行白質剝離以斷開外側顳新皮層。沿著中窩底有一個未命名但解剖學上一致的骨隆突(黃色箭頭),可以通過顳葉的輕微收縮發現。這個突起是指導白質解剖的一個有用的標誌。上、後皮質切開術和白質切開術的平麵應在此骨隆突處連接。沿著皮質切開術和骨隆突確定的這兩個平麵進行剝離,將確保術者不會過早侵犯顳角或損傷位於該平麵內側的重要結構。

圖12:示出顳角與顳中回深白質的潛在位置。顳角是暴露和切除內側結構的關鍵標誌。顳角位於先前被顳中回覆蓋的白質深處。通過腦脊液的出現和脈絡膜叢的識別,確認進入腦室(在雙極鉗的尖端)。進入腦室後,我切開腦室的側壁,露出內側結構。

圖12:示出顳角與顳中回深白質的潛在位置。顳角是暴露和切除內側結構的關鍵標誌。顳角位於先前被顳中回覆蓋的白質深處。通過腦脊液的出現和脈絡膜叢的識別,確認進入腦室(在雙極鉗的尖端)。進入腦室後,我切開腦室的側壁,露出內側結構。

我們應該認識到,由於占據顳葉前內側的杏仁核的大小,腦室比預期的更靠後。如果術者在皮層下剝離過程中失去方向感,他或她可能繼續進行內側白質剝離,完全錯過心室,而無意中進入腦幹、丘腦或半球中心的結構。

圖13:由於腦室側壁枕顳神經束的斷開,海馬體暴露擴大。這個夾層與海馬體外側邊緣平行。此外,梭狀回沿著枕顳束被切開,直到發現枕顳回中段的蛛網膜。在吸吸器頂端可見脈絡膜叢(術中照片下部)。

圖13:由於腦室側壁枕顳神經束的斷開,海馬體暴露擴大。這個夾層與海馬體外側邊緣平行。此外,梭狀回沿著枕顳束被切開,直到發現枕顳回中段的蛛網膜。在吸吸器頂端可見脈絡膜叢(術中照片下部)。

邁耶氏環沿顳角的頂部和側麵延伸。術者可通過保持內側梭狀回內的解剖平麵來避免顳上象限視。

圖14:右側顳葉下位視圖(左圖)。顳角和視神經輻射下的灰白色物質已經被移除。視輻射從外側膝狀體出現,並在腦室頂向前顳角循環向前。這些輻射隨後轉到顳角和心房的頂部和側壁周圍。其中包括杏仁核的一部分(綠色部分)。藍線標記Meyer 's環和視道之間的三角形區域,其頂點位於外側膝狀體,顳角可通過Sylvian裂底進入,而不中斷視光輻射或視道。側麵視圖也包括在內(右圖)(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4:右側顳葉下位視圖(左圖)。顳角和視神經輻射下的灰白色物質已經被移除。視輻射從外側膝狀體出現,並在腦室頂向前顳角循環向前。這些輻射隨後轉到顳角和心房的頂部和側壁周圍。其中包括杏仁核的一部分(綠色部分)。藍線標記Meyer 's環和視道之間的三角形區域,其頂點位於外側膝狀體,顳角可通過Sylvian裂底進入,而不中斷視光輻射或視道。側麵視圖也包括在內(右圖)(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5:我的同事傾向於使用兩個固定牽開刀片,一個支撐顳上回,另一個在切除後平麵的切麵上。一個牽開器抬高顳角的頂部,可以識別脈絡膜叢和海馬結構。第二個牽引器刀片在外側調動剩餘的顳葉新皮層。在顳角和脈絡膜叢的前緣放置一個小的棉樣質點,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識別脈絡膜下點。另一個質點被放置在顳角的尾部,以防止血液進入心室係統的其餘部分。黃色箭頭標出鉤狀束和海馬旁的邊緣內葉就在脈絡膜叢下麵。

圖15:我的同事傾向於使用兩個固定牽開刀片,一個支撐顳上回,另一個在切除後平麵的切麵上。一個牽開器抬高顳角的頂部,可以識別脈絡膜叢和海馬結構。第二個牽引器刀片在外側調動剩餘的顳葉新皮層。在顳角和脈絡膜叢的前緣放置一個小的棉樣質點,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識別脈絡膜下點。另一個質點被放置在顳角的尾部,以防止血液進入心室係統的其餘部分。黃色箭頭標出鉤狀束和海馬旁的邊緣內葉就在脈絡膜叢下麵。

圖16:位於大腦中動脈(MCA)上的內側顳中回的一小部分被下側切除,暴露出大腦中動脈分叉或遠端M1段,後者仍被其包圍的Sylvian裂蛛網膜層所覆蓋。從MCA到脈絡膜下點(脈絡膜前動脈進入顳角的地方)的一條線定義了杏仁核和蒼白球之間的邊界(綠色平麵)。在杏仁核切除術中保持這個背側解剖平麵是很重要的,以避免損傷蒼白球(上圖)。底部術中照片顯示M1穿過蛛網膜帶(紅色箭頭)和脈膜下點(藍色箭頭)。連接的黑線標誌著杏仁核切除的上邊界。

圖16:位於大腦中動脈(MCA)上的內側顳中回的一小部分被下側切除,暴露出大腦中動脈分叉或遠端M1段,後者仍被其包圍的Sylvian裂蛛網膜層所覆蓋。從MCA到脈絡膜下點(脈絡膜前動脈進入顳角的地方)的一條線定義了杏仁核和蒼白球之間的邊界(綠色平麵)。在杏仁核切除術中保持這個背側解剖平麵是很重要的,以避免損傷蒼白球(上圖)。底部術中照片顯示M1穿過蛛網膜帶(紅色箭頭)和脈膜下點(藍色箭頭)。連接的黑線標誌著杏仁核切除的上邊界。

圖17:杏仁核的下三分之二和海馬旁的整個鉤狀帶分別用白色和綠色突出顯示。切除中位結構開始於這些結構的顱底下清除。扁桃體的切除是利用前麵提到的解剖背平麵。

圖17:杏仁核的下三分之二和海馬旁的整個鉤狀帶分別用白色和綠色突出顯示。切除中位結構開始於這些結構的顱底下清除。扁桃體的切除是利用前麵提到的解剖背平麵。

圖18:整體杏仁核切除術是可行的,同時保持解剖腹側麵局限於覆蓋基底池的蛛網膜層。在內側解剖的整個過程中,我保持這些蛛網膜層的完整性,以保護下麵的動眼神經,PCA和腦幹。通過相應的蛛網膜識別動眼神經和幕的遊離邊緣,證實了鉤椎內側切除的充分(上嵌圖)。解剖的後邊界是鉤椎與海馬體頭部相連的地方(下圖)。我用平板解剖器從上麵的視神經蛛網膜上剝離剩下的一層薄薄的鉤狀肌(術中照片)。

圖18:整體杏仁核切除術是可行的,同時保持解剖腹側麵局限於覆蓋基底池的蛛網膜層。在內側解剖的整個過程中,我保持這些蛛網膜層的完整性,以保護下麵的動眼神經,PCA和腦幹。通過相應的蛛網膜識別動眼神經和幕的遊離邊緣,證實了鉤椎內側切除的充分(上嵌圖)。解剖的後邊界是鉤椎與海馬體頭部相連的地方(下圖)。我用平板解剖器從上麵的視神經蛛網膜上剝離剩下的一層薄薄的鉤狀肌(術中照片)。

圖19:杏仁核和鉤突切除後,內側海馬體的解剖向後通過鉤突束和海馬旁邊緣內葉向海馬體本身進行。海馬體內側部分的斷開保持在脈絡膜叢外側,以避免意外傷害到脈絡膜前動脈(ATL手術偏癱的原因之一)。海馬體在吸力裝置的操作過程中被一個小棉絮覆蓋。

圖19:杏仁核和鉤突切除後,內側海馬體的解剖向後通過鉤突束和海馬旁邊緣內葉向海馬體本身進行。海馬體內側部分的斷開保持在脈絡膜叢外側,以避免意外傷害到脈絡膜前動脈(ATL手術偏癱的原因之一)。海馬體在吸力裝置的操作過程中被一個小棉絮覆蓋。

圖20:海馬旁回下蛛網膜束的切麵。海馬體在脈絡膜下點附近與海馬體分離。該術式可使足側和海馬旁回作為一個單元抬高並向前移動。

圖20:海馬旁回下蛛網膜束的切麵。海馬體在脈絡膜下點附近與海馬體分離。該術式可使足側和海馬旁回作為一個單元抬高並向前移動。

圖21:在取出足部後,海馬旁後回被移離側支溝,直到海馬的後部/尾部向內側向距距彎曲。在側支溝的解剖和海馬體/尾的前活動過程中,會遇到通向海馬體的大腦後動脈的小動脈分支。這些小動脈一旦進入溝內就會被燒灼,並被迅速切斷,以避免撕脫傷到母血管和其他在這個空間附近流動的血管。將海馬後旁回和海馬體的聯合阻滯抬高並移除。解剖海馬裂和腦幹和丘腦上的蛛網膜帶,使內側海馬旁回、海馬體和軟膜得以活動(上圖)。中間的照片顯示了PCA(藍色箭頭)和穿孔小動脈到海馬後區(黃色箭頭)。必須注意保持腦幹和穿孔血管上的蛛網膜層,以避免術後神經功能缺損(下圖;紅色箭頭指向PCA的頂部邊緣)。

圖21:在取出足部後,海馬旁後回被移離側支溝,直到海馬的後部/尾部向內側向距距彎曲。在側支溝的解剖和海馬體/尾的前活動過程中,會遇到通向海馬體的大腦後動脈的小動脈分支。這些小動脈一旦進入溝內就會被燒灼,並被迅速切斷,以避免撕脫傷到母血管和其他在這個空間附近流動的血管。將海馬後旁回和海馬體的聯合阻滯抬高並移除。解剖海馬裂和腦幹和丘腦上的蛛網膜帶,使內側海馬旁回、海馬體和軟膜得以活動(上圖)。中間的照片顯示了PCA(藍色箭頭)和穿孔小動脈到海馬後區(黃色箭頭)。必須注意保持腦幹和穿孔血管上的蛛網膜層,以避免術後神經功能缺損(下圖;紅色箭頭指向PCA的頂部邊緣)。

圖22:在海馬體在心室內內側轉向之前,通過手持抽吸裝置或通過海馬體在其尾部橫切,將海馬體的剩餘尾部進行下側抽吸。我用手持吸力裝置在側麵動態地移動後新皮層並建立通往海馬體後部的通道。在覆蓋基底池的蛛網膜層上可能會留下一層薄薄的附著腦組織,以減少撕裂的風險。避免沿幕邊緣的侵襲性凝血,以減少滑車神經損傷的風險。

圖22:在海馬體在心室內內側轉向之前,通過手持抽吸裝置或通過海馬體在其尾部橫切,將海馬體的剩餘尾部進行下側抽吸。我用手持吸力裝置在側麵動態地移動後新皮層並建立通往海馬體後部的通道。在覆蓋基底池的蛛網膜層上可能會留下一層薄薄的附著腦組織,以減少撕裂的風險。避免沿幕邊緣的侵襲性凝血,以減少滑車神經損傷的風險。

海馬切除的程度與術後癲癇預後的改善相關。建議在四叉板水平進行海馬切除術。中間結構的保留是複發性癲癇最常見的原因。

前內側顳葉切除術和選擇性杏仁海馬切除術

額外的注意事項

如果有證據表明MTS與鄰近的顳葉致癇性病變相關,則懷疑有雙重病理。我切除病變和非顯性海馬體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術後癲癇發作。但是,如果病變不直接影響顯性海馬體,則應保留顯性海馬體,以盡量減少術後記憶功能障礙的風險。

術後注意事項

圍手術期建議使用超治療水平的抗驚厥藥物。術後立即發作並不罕見,並不表明手術後長期發作結果不佳。應該讓患者及其家屬放心。

抗驚厥藥物可在術後持續使用約1至2年,即使在此期間沒有癲癇發作。如果患者在此期間沒有癲癇發作,那麼可以考慮停止這些藥物。

珍珠和陷阱

  • 顳角的早期識別可使操作者在解剖學上定位,防止手術軌跡的錯誤。
  • 沿外側海馬體限製枕顳束剝離的範圍,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梅耶神經環損傷引起的視野缺損的寬度。
  • 第三和第四腦神經的短暫性神經病變可以通過仔細保護蛛網膜麵和避免雙極燒灼靠近腦幕邊緣來避免。
  • 通過盡量減少雙極燒灼和對脈絡膜叢的操作,可以避免對脈絡膜前動脈的損害。棉絮覆蓋脈絡膜叢,避免直接操作導致出血。
  • 大腦後動脈在海馬體活動過程中可以通過仔細燒灼和切斷進入海馬體溝的穿孔血管來保持安全。

貢獻者:Stephen Mendenhall,醫學博士

DOI:https://doi.org/10.18791/nsatlas.v7.ch02.1

參考文獻

Cendes F, Cook MJ, Watson C, Andermann F, Fish DR, Shorvon SD,等。病變性癲癇患者雙重病理的頻率和特點。神經學.1995; 45:2058 - 2064。

Chelune GJ, Naugle RI, Luders H, Awad IA。在隨訪6個月的顳葉切除術患者中,認知變化作為術前能力狀態的函數的預測。神經學.1991; 41:399 - 404。

周春春,史玉華,顏德明,關淑瑩,餘海燕。前顳葉切除術後耐藥顳葉癲癇患者的長期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癲癇Disord.2015;17:177 - 183。

Cockerell OC, Johnson AL, Sander JW, Hart YM, Shorvon SD。癲癇的緩解:結果來自全國癲癇全科研究。《柳葉刀》.1995; 346:140 - 144。

Dodrill CB, Ojemann GA。三種記憶評估方法與頸動脈內阿莫巴比妥治療的探索性比較。大腦Cogn.1997;33:210 - 223。

鄧肯JS。成像和癲癇。大腦1997; 120 (Pt 2): 339 - 377。

Engel J, Jr., Kuhl DE, Phelps ME, Crandall PH.用PCT和EEG對部分癲癇病灶的比較定位。安神經.1982; 12:529 - 537。

小恩格爾J,韋貝S,弗倫奇J,斯珀林M,威廉姆森P,斯賓塞D,等。實踐參數:顳葉和局部新皮層切除術治療癲癇:美國神經學會質量標準小組委員會與美國癲癇學會和美國神經外科醫生協會的聯合報告。神經學.2003; -547 - 60.538。

Falconer MA, Meyer A, Hill D, Mitchell W, Pond DA。顳葉切除術治療顳葉癲癇對調查結果和結果的調查。《柳葉刀》.1955; 268:827 - 835。

蓋拉德WD,巴蒂亞S,布克海默SY,法茲拉特S,佐藤S,西奧多WH。FDG-PET和體積MRI對部分癲癇患者的評價。神經學.1995;45:123 - 126。

赫爾姆斯塔德特C,庫爾滕M,勒克斯S,魯伯M,埃爾傑CE。慢性癲癇與認知:顳葉癲癇的縱向研究。安神經.2003; 54:425 - 432。

霍普M,溫伯格R,泰P,波爾曼-伊登B。立體定向與功能神經外科教材, 2。柏林,德國:施普林格,2009。

Janszky J, Jokeit H, Kontopoulou K, Mertens M, Ebner A, Pohlmann-Eden B,等。功能MRI預測右側近顳葉癲癇手術後的記憶表現。Epilepsia.2005;46:244 - 250。

成人癲癇類型和病因因素的神經心理學方麵。癲癇Behav.2004(增刊):S14-20。

神經心理學技術在癲癇病灶識別中的應用。癲癇Res.1992;(5): 87 - 94。

鄭文英,潘誌華,陳文華,等。新皮層顳葉癲癇:顱內腦電圖特征與手術結果。中國Neurophysiol.1999; 16:419 - 425。

關鵬,布羅迪·MJ。難治性癲癇的早期診斷。N英語J醫學.2000; 342:314 - 319。

李sk, Kim JY, Hong kks, Nam HW, Park SH, Chung CK。顳麵腦電圖在新皮質性癲癇中的臨床應用。Epilepsia.2000;41:1450 - 1455。

李天明,葉俊傑。人左、右顳葉前葉切除後的記憶障礙:一項meta分析綜述。Epilepsia.2002; 43:283 - 291。

李林敏,Cendes F, Andermann F, Watson C, Fish DR, Cook MJ,等。癲癇和雙重病理患者的手術結果。大腦.1999; 122 (Pt 5): 799 - 805。

Loddenkemper T, Morris HH, Moddel g。癲癇Behav.2008; 13:551 - 553。

Malow BA, Blaxton TA, Sato S, Bookheimer SY, Kufta CV, Figlozzi CM,等。皮層刺激誘發了聽覺和視覺命名的區域差異。Epilepsia.1996; 37:245 - 252。

Mansouri A Fallah A Valiante TA。確定顳葉癲癇的手術候選性。癲癇Res治療.2012:706917。

麥金托什AM,威爾遜SJ,伯科維奇SF。顳葉切除術後癲癇的預後:目前的研究實踐和發現。Epilepsia.2001; 42:1288 - 1307。

功能性磁共振在癲癇和非癲癇人群語言優勢判定中的作用:貝葉斯分析。放射學.2007; 242:94 - 100。

王曉燕,李曉燕,李曉燕。腦電成像在腦電成像中的應用。Epilepsia.2007年,48(4):37-46。

Mohanraj R, Brodie MJ。難治性癲癇的診斷:對順序治療方案的反應。歐元J神經.2006; 13:277 - 282。

莫裏斯AA。顳葉切除術去除鉤扣、海馬和杏仁核;精神運動性癲癇術後3 ~ 9年的結果。美國醫學會Arch神經精神病學.1956; 76:479 - 496。

O'Brien TJ, So EL, Mullan BP, Hauser MF, Brinkmann BH, Bohnen NI,等。減影SPECT與MRI聯合注冊提高了SPECT在定位手術病灶方麵的臨床有效性。神經學.1998; 50:445 - 454。

小川S,李TM,凱AR,坦克DW。腦磁共振造影依賴於血氧。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1990; 87:9868 - 9872。

Pacia SV, Ebersole JS。顳葉癲癇的顱內腦電圖。中國Neurophysiol.1999; 16:399 - 407。

pasarelli V, Pinto LF, Jorge CL, Puglia P, Adda CC, Wen HT,等。頸動脈內依托咪酯和田試驗:54例患者係列。癲癇Behav.2014; 39:73 - 77。

rusch R, Babb TL, Engel J Jr, Crandall PH.頸動脈內注射氨巴比妥對側海馬損傷後的記憶。拱神經.1989; 46:783 - 788。

Roessler K, Sommer B, Grummich P, Coras R, Kasper BS, Hamer HM等。神經導航術和術中MR成像在損傷性顳葉癲癇手術中的改進切除:連續88例患者的長期手術和癲癇預後良好。癲癇發作.2014; 23:201 - 207。

Ryvlin P, Bouvard S, Le Bars D, De Lamerie G, Gregoire MC, Kahane P,等。氟馬西尼- pet與[18F]氟脫氧葡萄糖- pet及MRI在難治性部分癲癇中的臨床應用100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大腦.1998;121 (Pt 11):2067-2081。

Sabsevitz DS, Swanson SJ, Hammeke TA, Spanaki MV, Possing ET, Morris GL 3rd,等。術前功能神經影像學預測癲癇手術後的語言障礙。神經學.2003; 60:1788 - 1792。

超越語言側化:對頸動脈內阿巴比妥手術及其在癲癇手術候選者中的非語言應用的可變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綜述。Neuropsychol牧師.2000年,41 - 74。

斯潘納基MV,斯賓塞SS,科西M,麥克穆倫J,塞比爾J,祖巴IG。定量差異SPECT分析在癲癇定位中的敏感性和特異性。J診斷.1999; 40:730 - 736。

什麼時候應該手術治療顳葉癲癇?柳葉刀神經.2002; 1:375 - 382。

Spencer SS, Williamson PD, Bridgers SL, Mattson RH, Cicchetti DV, Spencer DD。頭皮腦電圖定位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神經學.1985; 35:1567 - 1575。

斯珀林先生,O'Connor MJ, Saykin AJ, Phillips CA, Morrell MJ, Bridgman PA,等。前顳葉切除術的無創治療方案。神經學.1992; 42:416 - 422。

Walczak TS, Leppik IE, D'Amelio M, Rarick J, So E, Ahman P,等。癲癇突然意外死亡的發生率和危險因素: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神經學.2001; 56:519 - 525。

韋斯特豪斯W,齊爾曼斯M,費希爾K,範·安德爾J,雷伊滕FS。癲癇患者的應對方式和生活質量:一項橫斷麵研究。J神經.2011; 258:37-43。

Wiebe S, Bellhouse DR, Fallahay C, Eliasziw M.癲癇的負擔:安大略健康調查。神經科學J可以嗎.1999; 26:263 - 270。

Wiebe S, Blume WT, Girvin JP, Eliasziw M,手術治療顳葉癲癇的有效性和效率研究組。顳葉癲癇手術的隨機對照試驗。N英語J醫學.2001; 345:311 - 318。

Yildirim Capraz I, Kurt G, Akdemir O, Hirfanoglu T, Oner Y, Sengezer T,等。mri陰性,pet陽性顳葉癲癇患者的手術結果。癲癇發作.2015; 29:63 - 68。

登錄發表評論。

你可以有所作為:現在就捐款吧。 神經外科188bet手机app地圖集幾乎完全依賴於你的捐贈:現在就捐贈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