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動率。 視頻

Peri-insular Hemispherotomy

最後更新:2021年7月5日

改良島周半腦半球切開術治療半腦畸形

耐藥癲癇患者的手術適應症包括明確的致癇灶和術後出現新的神經缺損的可能性較低。在成人中,最常見的病因是顳葉癲癇,即顳內側硬化。在兒科外科候選者中,最常見的癲癇病因是低級別腫瘤和皮質發育畸形。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明顯的單一致癇半球功能障礙的兒童患者的手術選擇已經進化。高度切除的手術(如解剖性腦半球切除術)引起的並發症,包括淺表鐵質沉著和繼發性腦積水,導致了較少切除和更多分離的功能性腦半球切除術的發展。功能性腦半球切除術最近出現了半球切開術,這是一種最小的手術,主要目的是斷開異常的腦半球。半腦切開術在降低或消除癲癇發作頻率方麵是有效的,與之前的手術相比,可能降低了術後並發症的風險。

半腦切開術在技術上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手術,需要對大腦三維解剖學有全麵的了解,以確保充分的半腦連接斷開,而不危及深部結構,或保留某些半腦連接完好,可能導致術後殘留癲癇。

在本章中,我將討論一種改良形式的島周半腦切開術的相關手術細微差別。通過半腦切開術,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可以有效治療單側癲癇性半腦功能障礙的患者,同時限製潛在的並發症。首先,我將簡要回顧腦半球切除術和腦半球切開術的曆史演變。

廣告

阿特拉斯選擇雙極鉗(2022年2月上市)

為你的每一個外科手術設計的

大腦和脊柱手術的五種針尖尺寸

無與倫比的不粘和低調的特點

了解更多並在網上購物

技術的曆史視角與演變

半腦切開術由半腦切除術演變而來。Walter Dandy在1928年首次進行了腦半球切除術治療惡性膠質瘤,並在1938年首次報道了腦半球切除術治療癲癇。淺表鐵質沉著症後來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長期並發症。高達33%的患者在手術後8年的中位時間出現這種情況。慢性顆粒狀室管膜炎伴膜上多處出血,取代切除半球與腦室係統相連,導致神經功能衰退、腦積水,有時甚至死亡。

為了避免這種並發症,較少的手術修改被實施,如功能半球切除術。在該手術中,額枕極被斷開但未被移除,目的是達到與半腦切除術類似的癲癇控製,同時防止淺表鐵質沉積的延遲並發症。為了盡量減少腦切除,減少術中出血量,同時保持其有效性,該手術一直在改進,最終導致了半腦切開術技術的出現。

表1:不同技術的比較
並發症
大腦半球切除術 失血
表麵的鐵塵肺
術後分流率較高的腦積水
功能性大腦半球切除術 與以上相比,平均失血量降低
術後分流率較低的腦積水
癲癇複發率高,需要再次手術
大腦半球切開術 腦積水
剩餘的癲癇發作
術後出血
最低失血
最短ICU停留
整體並發症發生率較低

術前評估和手術指征

嚴重的半腦功能障礙引起的醫學難治性癲癇在兒童人群中經常選擇通過半腦切開術進行手術治療。一些最常見的指征是多葉性皮質發育不良半大腦畸形、多小腦回/多少腦回、創傷後癲癇、拉斯穆森腦炎、圍產期中風和斯特奇-韋伯綜合征。手術的目的是阻斷癲癇放電的擴散途徑,以隔離致癇帶。

患有難治性癲癇的兒童,如果接受了兩次不成功但適當的抗驚厥藥物試驗,應轉介進行手術評估。患有癲癇的兒童患者可能出現發育倒退或發育停止。早期的綜合手術評估可以避免癲癇綜合征直接導致的不良反應。

術前檢查首先是詳盡的病史和體格檢查。幾乎所有患者的術前偏癱都與異常半球有關。評估術前偏視。老年兒童患者的神經心理學評估為術後比較提供了基線,並可對手術幹預可能導致的功能損害提供洞察。

語音優勢的評價是另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語言側化最可能發生在6歲。在這個年齡之後,仔細確定語言優勢尤為重要,因為年齡較大的兒童在術後不太可能實現對側功能轉移,導致永久性語言障礙的風險更高。

磁共振(MR)成像定位了致癇腦半球,排除了完整腦半球的結構異常。所有患者都應接受腦電圖(EEG)記錄,以試圖確認致癇腦半球,並排除來自完整腦半球的任何潛在癲癇活動。任何對側影像學或電監測異常的證據都與術後明顯的功能衰退相關。

圖1:發育中的右側彌漫性皮質畸形伴輕度半腦畸形(上排)。注意心室周圍的變化;在心室周圍區域也可發現異位灰質。這些異常通常在腦後半球最為明顯。第二行顯示左側近睫狀體厚回。第三行為活檢證實的左側拉斯穆森腦炎圖像;T2信號異常與半球萎縮相關。下一行為Sturge-Weber綜合征的影像學特征,包括左側額頂葉和顳側偏癱。枕顳輕腦膜增厚和增強與腦膜血管瘤病一致。

圖1:發育中的右側彌漫性皮質畸形伴輕度半腦畸形(上排)。注意心室周圍的變化;在心室周圍區域也可發現異位灰質。這些異常通常在腦後半球最為明顯。第二行顯示左側近睫狀體厚回。第三行為活檢證實的左側拉斯穆森腦炎圖像;T2信號異常與半球萎縮相關。下一行為Sturge-Weber綜合征的影像學特征,包括左側額頂葉和顳側偏癱。枕顳輕腦膜增厚和增強與腦膜血管瘤病一致。

術前注意事項

由於兒科患者的血量儲備有限,手術時間和失血量應盡量減少。強烈建議使用中心靜脈導管,因為它能快速補充血管內容量。手術時間也應盡量縮短,以減少患者的手術壓力;這種手術的技術挑戰可能導致手術時間過長。基於MR成像的術中圖像引導是有益的。

半腦傳入阻滯的外科技術

半腦切開術有多種變體,最常見的有島周半腦切開術、改良島周半腦切開術和垂直矢狀旁半腦切開術。所有的半球切開術都有四個共同點:切除內側顳葉結構,中斷形成內囊和輻射冠的纖維,經心室胼胝體切開術和中斷額葉水平纖維。

下麵描述的手術技術是Schramm和他的同事首次開發的手術程序的改進,試圖減少手術時間和出血量,切除更少的腦組織,進行更小的開顱手術,與功能性腦半球切除術相比,獲得類似的癲癇緩解。我提倡這種技術優於其他半球切開術技術,因為通過顳角進入側腦室,這是癲癇外科醫生常見和熟悉的技術。

手術解剖

半腦切開術是一項具有技術挑戰性的手術,需要對大腦三維解剖的全麵了解,以確保安全、徹底地斷開半腦連接。

圖2:所示c形島周半半球切開術的橫向概覽(上圖)。整個側腦室沒有頂部。黃色箭頭指向內側顳葉結構切除處;藍色箭頭表示經心室胼胝體切開術;紅色箭頭表示水平額葉纖維的斷裂。半球切開術的冠狀視圖也包括在內(底部照片)。白色箭頭顯示的是內包膜從包蓋中斷的對應區域,而黑色箭頭顯示的是經心室胼胝體切開術。紅線表示絕緣體切除術,藍色箭頭表示顳幹中斷和內側顳結構切除。c =屏狀核;Cc =胼胝體; cg = cingulate gyrus; cn = caudate nucleus; ec = external capsule; fg = fusiform gyrus; phg = parahippocampal gyrus; T1 =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T2 = middle temporal gyrus; T3 = inferior temporal gyrus (images used with permission from Morino et al. Anatomic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hemispherotomy procedures based on dissection of cadaveric brains.  J Neurosurg . 2002;97:423-431).

圖2:所示c形島周半半球切開術的橫向概覽(上圖)。整個側腦室沒有頂部。黃色箭頭指向內側顳葉結構切除處;藍色箭頭表示經心室胼胝體切開術;紅色箭頭表示水平額葉纖維的斷裂。半球切開術的冠狀視圖也包括在內(底部照片)。白色箭頭顯示的是內包膜從包蓋中斷的對應區域,而黑色箭頭顯示的是經心室胼胝體切開術。紅線表示絕緣體切除術,藍色箭頭表示顳幹中斷和內側顳結構切除。c =屏狀核;Cc =胼胝體; cg = cingulate gyrus; cn = caudate nucleus; ec = external capsule; fg = fusiform gyrus; phg = parahippocampal gyrus; T1 =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T2 = middle temporal gyrus; T3 = inferior temporal gyrus (images used with permission from Morino et al. Anatomic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hemispherotomy procedures based on dissection of cadaveric brains.J Neurosurg.97:423 2002; 431)。

圖3:顳葉切除術和切除內側結構後,從顳角頂部開始,在外側半球進行c形皮質切開術。皮質切開術勾勒出側腦室係統,包括心房;側腦室的所有部分都是無頂的。這個動作會中斷內部氣囊。在這些圖像中,進入側腦室後,可以看到透明隔(sp)的左側和胼胝體的腹側表麵(vscc)。沿著胼胝體周動脈(pca)行胼胝體切開術(右上圖)。沿著胼胝體周動脈走向額葉基部,我完成了胼胝體膝(gcc)的橫斷,但離Monro孔隻有幾毫米(左下圖像)。胼胝體周動脈也被追蹤並在後方骨骼化,這樣胼胝體脾(scc)在海馬體和穹窿之間的過渡點被橫斷(右下圖)。鐮的後部也可作為完成胼胝體切開術的可靠標誌。脾被橫切後,可在脾內側發現蓋倫靜脈。 fx = falx; hpt = hippocampal tail; tr = trigone (images used with permission from Morino et al. Anatomic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hemispherotomy procedures based on dissection of cadaveric brains.  J Neurosurg . 2002; 97: 423-431.)

圖3:顳葉切除術和切除內側結構後,從顳角頂部開始,在外側半球進行c形皮質切開術。皮質切開術勾勒出側腦室係統,包括心房;側腦室的所有部分都是無頂的。這個動作會中斷內部氣囊。在這些圖像中,進入側腦室後,可以看到透明隔(sp)的左側和胼胝體的腹側表麵(vscc)。沿著胼胝體周動脈(pca)行胼胝體切開術(右上圖)。沿著胼胝體周動脈走向額葉基部,我完成了胼胝體膝(gcc)的橫斷,但離Monro孔隻有幾毫米(左下圖像)。胼胝體周動脈也被追蹤並在後方骨骼化,這樣胼胝體脾(scc)在海馬體和穹窿之間的過渡點被橫斷(右下圖)。鐮的後部也可作為完成胼胝體切開術的可靠標誌。脾被橫切後,可在脾內側發現蓋倫靜脈。 fx = falx; hpt = hippocampal tail; tr = trigone (images used with permission from Morino et al. Anatomic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hemispherotomy procedures based on dissection of cadaveric brains.J Neurosurg.2002;97: 423 - 431)。

圖4:水平額葉纖維(hff)從膝胼胝體切開術結束的位置開始,沿著蝶翼輪廓繼續進行皮層下剝離,橫斷(上圖)。纖維解剖法顯示水平額葉纖維包括枕額束(off)和鉤狀束(uf)(下圖)。Ac =前連合;Cr =輻射電暈;Gp =蒼白球;p =核;sw =蝶翼(圖片由Morino等人授權使用。基於屍體大腦解剖的不同半球切開術的解剖分析。J Neurosurg。2002; 97: 423 - 431。)

圖4:水平額葉纖維(hff)從膝胼胝體切開術結束的位置開始,沿著蝶翼輪廓繼續進行皮層下剝離,橫斷(上圖)。纖維解剖法顯示水平額葉纖維包括枕額束(off)和鉤狀束(uf)(下圖)。Ac =前連合;Cr =輻射電暈;Gp =蒼白球;p =核;sw =蝶翼(圖片由Morino等人授權使用。基於屍體大腦解剖的不同半球切開術的解剖分析。J Neurosurg.2002; 97: 423 - 431。)

修改PERI-INSULAR HEMISPHEROTOMY

病人平臥於手術台上。顱骨夾的單針置於同側耳後頸上線上,雙針置於對側顳上線上。

圖5:這些顱骨夾結構允許大量暴露同側半顱。顱骨夾一般用於2歲或以上的兒童;這種鉗可以使用神經導航係統。我發現神經導航很有幫助,特別是在腦室內解剖時,可以指導膝胼胝體切開術的範圍和額葉纖維束切開術的內側範圍。在同側肩下使用一個大的凝膠墊,以避免頸部的明顯扭轉,同時允許頭部從中線旋轉約70度。皮膚切口是一個以島周為中心的標準問號切口。

圖5:這些顱骨夾結構允許大量暴露同側半顱。顱骨夾一般用於2歲或以上的兒童;這種鉗可以使用神經導航係統。我發現神經導航很有幫助,特別是在腦室內解剖時,可以指導膝胼胝體切開術的範圍和額葉纖維束切開術的內側範圍。在同側肩下使用一個大的凝膠墊,以避免頸部的明顯扭轉,同時允許頭部從中線旋轉約70度。皮膚切口是一個以島周為中心的標準問號切口。

硬膜內的過程

首先進行標準的顳葉切除術,切除內側結構。此程序的詳細信息包含在入顳葉切除術一章。顳肌與皮瓣呈單層向前反射,行開顱術暴露島周區和顳葉。開顱後,硬腦膜被打開,並沿皮瓣的方向反射。

圖6:顳葉切除術範圍廣泛,包括擴展的新皮層切除(距離顳尖6cm)和顳內側結構切除(杏仁核和海馬)。這種切除為外科醫生提供了進入顳角的導管。雖然我曾使用顳葉切除術將手術走廊擴展到顳角,特別是在半巨腦畸形和相關小腦室的患者中,這種肺葉切除術不是常規必要的。術者可通過中顳葉皮質切除術形成一個顳下窗,到達顳角。

圖6:顳葉切除術範圍廣泛,包括擴展的新皮層切除(距離顳尖6cm)和顳內側結構切除(杏仁核和海馬)。這種切除為外科醫生提供了進入顳角的導管。雖然我曾使用顳葉切除術將手術走廊擴展到顳角,特別是在半巨腦畸形和相關小腦室的患者中,這種肺葉切除術不是常規必要的。術者可通過中顳葉皮質切除術形成一個顳下窗,到達顳角。

圖7:絨毛膜裂隙(一個特別重要的標誌)的識別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位於裂隙內側的所有結構都屬於間腦,在整個過程中都應該受到保護。然後將邊緣上回通向已經切除的顳中回的蓋部切除,因此側腦室的心房被剝離。圖示心室的位置。

圖7:絨毛膜裂隙(一個特別重要的標誌)的識別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位於裂隙內側的所有結構都屬於間腦,在整個過程中都應該受到保護。然後將邊緣上回通向已經切除的顳中回的蓋部切除,因此側腦室的心房被剝離。圖示心室的位置。

在整個手術過程中,要注意保留MCA穿過皮層切除區域的大皮層分支,以保存遠端皮層,並盡量減少由此產生的缺血。

圖8:接下來,皮質切開術向前進行,切除部分中樞後、中樞前和額下回,從而暴露側腦室體和額角。注意觀察角度朝向透明隔和胼胝體交界處(附圖)。這個角度是斜的,可能使操作者迷失方向。圖像製導可以幫助識別適當的彈道。顯然,任何對側半球的損傷都應該避免。

圖8:接下來,皮質切開術向前進行,切除部分中樞後、中樞前和額下回,從而暴露側腦室體和額角。注意觀察角度朝向透明隔和胼胝體交界處(附圖)。這個角度是斜的,可能使操作者迷失方向。圖像製導可以幫助識別適當的彈道。顯然,任何對側半球的損傷都應該避免。

圖9:皮質切開術沿著額角外側壁繼續向前。注意使用棉樣小塊來保護與脈絡膜叢相連的腦半球中心。大腦中動脈較大的橋接分支被保留了下來。這種操作是必要的,因為犧牲這些分支將導致大麵積的梗死,並損害了半腦切開術在保留斷開的大腦塊方麵的優勢。

圖9:皮質切開術沿著額角外側壁繼續向前。注意使用棉樣小塊來保護與脈絡膜叢相連的腦半球中心。大腦中動脈較大的橋接分支被保留了下來。這種操作是必要的,因為犧牲這些分支將導致大麵積的梗死,並損害了半腦切開術在保留斷開的大腦塊方麵的優勢。

圖10:可見胼胝體,可以進行胼胝體切開術。在這張圖中,胼胝體、大腦前動脈複合體和第三腦室的位置被覆蓋在手術視野的深處,以提供複雜的手術解剖和胼胝體切開術所需的工作角度。

圖10:可見胼胝體,可以進行胼胝體切開術。在這張圖中,胼胝體、大腦前動脈複合體和第三腦室的位置被覆蓋在手術視野的深處,以提供複雜的手術解剖和胼胝體切開術所需的工作角度。

圖11:透明隔和胼胝體膝的連接處作為開始胼胝體切開術的標誌,由於經皮質經心室通道提供的工作角度,在距中線4 ~ 5mm處進行胼胝體切開術。在這個步驟中,神經導航可以幫助確認正確的斷開平麵。由於經心室手術走廊狹窄,我沒有使用超聲引導。通過胼胝體進行剝離,直到在位於扣帶回下方的胼胝體溝內發現胼胝體周動脈。我發現在冠狀麵切開一個小切口來識別動脈很有幫助,然後我繼續在矢狀麵旁切開一個小切口開始胼胝體切開術。

圖11:透明隔和胼胝體膝的連接處作為開始胼胝體切開術的標誌,由於經皮質經心室通道提供的工作角度,在距中線4 ~ 5mm處進行胼胝體切開術。在這個步驟中,神經導航可以幫助確認正確的斷開平麵。由於經心室手術走廊狹窄,我沒有使用超聲引導。通過胼胝體進行剝離,直到在位於扣帶回下方的胼胝體溝內發現胼胝體周動脈。我發現在冠狀麵切開一個小切口來識別動脈很有幫助,然後我繼續在矢狀麵旁切開一個小切口開始胼胝體切開術。

這些插圖將手術視角理想化,但在現實中,操作者的工作深度是長的。

鑒別胼胝體周段可確保夾層未越過中線,使對側完整半球的內容物處於危險之中。在確定A2近端分支後,我向前延伸膝胼胝體切開術,同時通過其包裹的蛛網膜追蹤A2分支。由於膝的顯著厚度,這一動脈標記和神經導航指導是重要的,以促進手術定位。膝胼胝體切開術止於距Monro孔約5mm的冠狀麵,以避免損傷間腦結構。

圖12:胼胝體切開術後通過胼胝體體和脾。除了胼胝體周動脈外,我還使用鐮作為一個重要的地標,在進行身體和脾髒胼胝體切開術時可以進行追蹤。這一標記在脾髒橫斷時尤其有效,因為在半腦間裂內不易識別A3和A4小分支。

圖12:胼胝體切開術後通過胼胝體體和脾。除了胼胝體周動脈外,我還使用鐮作為一個重要的地標,在進行身體和脾髒胼胝體切開術時可以進行追蹤。這一標記在脾髒橫斷時尤其有效,因為在半腦間裂內不易識別A3和A4小分支。

圖13:胼胝體切開術完成後,我將注意力轉移到海馬切除術的後端,在那裏,穹幕的水平邊緣暴露出來,海馬尾部被橫斷。通過中庭內側壁和Calcar avis的白質剝離術使我能夠從下側追蹤幕突的水平邊緣,從而到達它的上升段。

圖13:胼胝體切開術完成後,我將注意力轉移到海馬切除術的後端,在那裏,穹幕的水平邊緣暴露出來,海馬尾部被橫斷。通過中庭內側壁和Calcar avis的白質剝離術使我能夠從下側追蹤幕突的水平邊緣,從而到達它的上升段。

圖14:在此步驟中,隨著幕突的上升,斷開繼續向上,直到脾的最後部分,離骨距,海馬尾,穹窿小腿,楔形骨和楔前葉被斷開。追蹤幕幕與大腦鐮的連接處,進一步幫助外科醫生確認沿脾髒的白質完全斷開。帳篷的水平和上升部分以及大腦鐮被引入到後麵的草圖中,以幫助操作者定位。

圖14:在此步驟中,隨著幕突的上升,斷開繼續向上,直到脾的最後部分,離骨距,海馬尾,穹窿小腿,楔形骨和楔前葉被斷開。追蹤幕幕與大腦鐮的連接處,進一步幫助外科醫生確認沿脾髒的白質完全斷開。帳篷的水平和上升部分以及大腦鐮被引入到後麵的草圖中,以幫助操作者定位。

圖15:鐮的後緣繼續引導外科醫生到達幕。在橫切過程中應注意繼續進行腦膜下剝離,並保留穿過內側和下網膜的腦後動脈分支。側腦室心房內的解剖必須在脈絡膜叢後方進行,以確保丘腦的保存。

圖15:鐮的後緣繼續引導外科醫生到達幕。在橫切過程中應注意繼續進行腦膜下剝離,並保留穿過內側和下網膜的腦後動脈分支。側腦室心房內的解剖必須在脈絡膜叢後方進行,以確保丘腦的保存。

圖16:一旦後傳入阻滯完成,額葉基麵被斷開。在這部分的解剖中,以蝶骨的小翼為地標,引導額基底纖維的束切開術。我將我的解剖限製在床突的外側以避免損傷下丘腦。大腦前動脈被骨骼化至顱底水平,以確保足夠的橫斷。這一步完成後,術者通過額葉暴露側腦室額角和先前的膝胼胝體切開術區域。在這裏的景深處顯示了骨斜突,綠色箭頭勾勒出了斷開的路徑。

圖16:一旦後傳入阻滯完成,額葉基麵被斷開。在這部分的解剖中,以蝶骨的小翼為地標,引導額基底纖維的束切開術。我將我的解剖限製在床突的外側以避免損傷下丘腦。大腦前動脈被骨骼化至顱底水平,以確保足夠的橫斷。這一步完成後,術者通過額葉暴露側腦室額角和先前的膝胼胝體切開術區域。在這裏的景深處顯示了骨斜突,綠色箭頭勾勒出了斷開的路徑。

圖17:最後,去除島葉皮層,同時保護大腦中動脈分支。

圖17:最後,去除島葉皮層,同時保護大腦中動脈分支。

同樣重要的是要確認所有斷連路徑的中間側的後腦顯像,以確保在閉合前完成半腦導流。

除非完全止血是不可能的,否則我不會常規地在腦室內放置導管進行暫時性術後引流。充分衝洗心室以清除碎片。

案例

圖18:右半腦切開術所示步驟。上麵一排的圖像顯示顳葉切除術的完成,通過腦室頂部的c形皮質切開術暴露側腦室,並在膝胼胝體切開術的初始階段識別出胼胝體周圍動脈。中間一排的圖像顯示了使用鐮(左)和幕(右)作為完成脾胼胝體切開術的路線圖的步驟。最後一排的圖像顯示以蝶翼和床突為圖進行皮質下額葉束切開術(左下圖)。腦島切除完成(右下圖)。

圖18:右半腦切開術所示步驟。上麵一排的圖像顯示顳葉切除術的完成,通過腦室頂部的c形皮質切開術暴露側腦室,並在膝胼胝體切開術的初始階段識別出胼胝體周圍動脈。中間一排的圖像顯示了使用鐮(左)和幕(右)作為完成脾胼胝體切開術的路線圖的步驟。最後一排的圖像顯示以蝶翼和床突為圖進行皮質下額葉束切開術(左下圖)。腦島切除完成(右下圖)。

改良島周半腦切開術治療多葉腦梗死的技術皮質發育不良

並發症

剩餘癲癇發作和次優斷開的潛在原因

殘留癲癇最常發生在傳入神經不完全時。最常見的是,這是胼胝體不完全斷開的結果,更具體地說,是膝和脾的斷開.如前所述,暴露胼胝體周動脈和大腦鐮可使這種並發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術中使用同側枕葉和對側半球腦電圖有助於確認胼胝體切開術。

基底額葉連接不充分和腦島切除也與癲癇複發有關。我沿著側突確定基底皮質下剝離的範圍以確保完全斷開連接。我還修改了以前的技術,以追求水平和上升的邊緣的帳篷,以確保完全斷開該區域。部分膝胼胝體切開術是另一個潛在的原因,不充分的半球分離;沿著A2分支路徑的神經導航提供了一個足夠的手術路線圖。

反複發作的患者應進行高分辨率MR成像和彌散張量成像,以評估半球傳入阻滯的完整性。我沒有常規的術後MRI檢查。由於腦室內工作空間的限製,半巨腦畸形患者可能有較高的不充分斷開的風險。

腦積水

盡管腦半球切開術後腦積水發生率低於腦半球切除術,但仍有大約2% - 15%的手術發生並發症。需要永久性分流放置的腦積水更有可能發生時,潛在的病理是半巨腦畸形或另一個多葉皮質發育不良

結果

一些研究已經證實了半球切開術在適當選擇的患者群體中的有效性。功能性腦半球切開術或島周腦半球切開術可使致殘性癲癇停止80%的機會。其餘沒有完全停止癲癇發作的患者至少從與術前狀態相比有價值的改善中受益。

珍珠和陷阱

  • 半腦切開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兒童癲癇導致明顯的單一大腦半球功能障礙。盡管在技術上比類似手術更具挑戰性,但該手術有可能在減少術後並發症的同時,充分緩解癲癇發作。

DOI:https://doi.org/10.18791/nsatlas.v7.ch04

本章以前曾以類似的格式作為下列出版物的一部分提出:

Kovanda TJ, Rey-Dios R, Travnicek J,Cohen-Gadol AA.改良島周半腦切開術:手術解剖和技術差別。J Neurosurg Pediatr.2014; 13:332 - 338。PMID: 24410122。允許使用這篇課文。

參考文獻

Battaglia D, Chieffo D, Lettori D, Perrino F, Di Rocco C, Guzzetta F.兒童癲癇手術的認知評估。蔡爾茲Nerv係統.2006; 22:744 - 759。

Centeno RS, Yacubian EM, Sakamoto AC, Ferraz AF, Junior HC, Cavalheiro s兒童顳外癲癇的術前評估和手術治療。蔡爾茲Nerv係統.2006; 22:945 - 959。

Cook SW, Nguyen ST, Hu B, Yudovin S, Shields WD, Vinters HV,等。小兒癲癇腦半球切除術:115例患者三種技術病理底物的比較。J Neurosurg.2004; 100:125 - 141。

Cross JH, Jayakar P, Nordli D, Delalande O, Duchowny M, Wieser HG,等。兒童癲癇手術轉診和評估建議標準:兒童癲癇手術小組委員會的建議。Epilepsia.2006; 47:952 - 959。

花花公子。右腦半球切除治療某些偏癱腫瘤。《美國醫學會雜誌》.1928; 90:823 - 825。

De Ribaupierre S, Delalande O.半球切開術和其他分離技術。Neurosurg焦點.2008; 25: E14燈頭。

Delalande O, Bulteau C, Dellatolas G, Fohlen M, Jalin C, Buret V,等。垂直矢狀旁半胱氨酸切開術:83例兒童的手術程序和臨床長期結果。神經外科.2007; 60: ONS19-32;ONS32討論。

Heinz ER, Heinz TR, Radtke R, Darwin R, Drayer BP, Fram E,等。MR與CT對癲癇的療效比較。是J Roentgenol.1989; 152:347 - 352。

Kim DL, Osburn LL,Cohen-Gadol AA.在半腦切開術中確認半腦連接斷開的新方法。Pediatr Neurosurg.2010; 46:71 - 75。

Krynauw RA。切除一個大腦半球治療嬰兒偏癱。神經外科精神病學雜誌.1950; 13:243 - 267。

Limbrick DD, Narayan P, Powers AK, Ojemann JG, Park TS, Bertrand M,等。半腦切開術:癲癇複發的療效及分析。J Neurosurg ped.4:323 2009; 332年,

Marras CE, Granata T, Franzini A, Freri E, Villani F, Casazza M,等。半球切開術和功能性半球切除術:指征和結果。癲癇Res.2010; 89:104 - 112。

McKenzie K:一個右腦半球被切除的病人的現狀。《美國醫學會雜誌》.1938; 111:168。

Morino M, Shimizu H, Ohata K, Tanaka K, Hara M.基於屍體大腦解剖的不同半球切開術的解剖學分析。J Neurosurg.2002; 97:423 - 431。

奧本海默博士,格裏菲斯HB。腦半球切除術並發的持續性顱內出血。神經外科精神病學雜誌.1966; 29:229 - 240。

Rasmussen t腦半球切除術治療癲癇複發。神經科學J可以嗎.1983;10:71 - 78。

Schramm J, Behrens E, Entzian W.腦半球分流術:功能性腦半球切除術的另一種選擇。神經外科.36:509 1995; 515;討論515 - 516年,

小兒癲癇的手術經驗主要是胼胝體切開術和半腦切開術。Epilepsia.46 2005; 17(1): 30 - 31。

B教授,理查茲M.功能性腦半球切除術。軸突(達特茅斯,n) 1992; 14:29-32。

Vadera S. Moosa AN。傑希·古普塔A.科塔加爾P.拉奇瓦尼D.威利E.賓加曼W。神經外科.71:388 2012; 392;討論392 - 393。

Van Schooneveld MM, Braun KP:兒童癲癇手術後的認知結局。大腦的開發.2013; 35:721 - 729。

葉島周半半球切開術治療小兒癲癇。蔡爾茲Nerv係統.2006; 22:967 - 981。

溫HT, Rhoton AL Jr., de Oliveira E, Cardoso AC, Tedeschi H, Baccanelli M,等。顳葉顯微外科解剖:第1部分:應用於杏仁體海馬切除術的顳葉內側解剖及其血管關係。神經外科.45:549 1999; 591;討論591 - 542。

Wen HT, Rhoton AL, Jr., Marino R Jr.半腦切開術的解剖學標誌及其臨床應用。J Neurosurg.2004; 101:747 - 755。

兒童癲癇患者的外科治療。神經科學J可以嗎.2000; 27:106 - 110。

登錄發表評論。

你可以有所作為:現在就捐款吧。 神經外科188bet手机app地圖集幾乎完全依賴於你的捐贈:現在就捐贈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