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動率。 視頻

第四腦室的方法

最後更新:2021年5月2日

摘要

目的靜脈心室解剖知識是外科入路治療室間隔內及鄰近區任何類型病變的基礎。本研究的目的是在逐步解剖標本的基礎上,論證靜脈心室手術入路的選擇。

方法本研究提供了50個福爾馬林固定標本。解剖是在美國佛羅裏達州蓋恩斯維爾的顯微外科實驗室進行的。

結果中線矢狀切麵靜脈心室呈帳篷狀腔體,腔體頂部向後指向,腔體底部由腦橋和髓質形成。上頂由外側的小腦上梗和中線的上髓膜組成。下頂膜由脈絡膜、下髓膜和結節組成。靜脈心室底部呈菱形。吻側三分之二與腦橋相連,尾側三分之一位於髓質後方。中間的溝將地板分成對稱的兩半。溝界線向外側延伸至中溝,兩個溝之間的區域稱為中隆起。正中隆起包含與麵神經、舌下神經和迷走神經顱核相關的圓形隆起。側隱窩是靜脈腦室的延伸,通向橋小腦池。小腦髓質裂是小腦和髓質之間的空隙,可作為通向靜脈心室的手術通道。

結論在本研究中,我們獲得了不同解剖結構的教學解剖,其識別對於處理靜脈心室病變是重要的。

廣告

阿特拉斯選擇雙極鉗(2022年2月上市)

為你的每一個外科手術設計的

大腦和脊柱手術的五種針尖尺寸

無與倫比的不粘和低調的特點

了解更多並在網上購物

介紹

第四腦室是位於腦幹和小腦之間的中線腔。通過手術進入第四腦室的方法有兩種:分裂蚓部、切除部分小腦或解剖小腦髓裂[2-11]。為了為每個特定的病變選擇最佳的入路,需要了解靜脈心室的解剖結構。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提供了50個福爾馬林固定標本。動脈灌注紅色矽膠靜脈灌注藍色矽膠。解剖以逐步暴露第四腦室的方式進行,以模擬打開小腦延髓裂、打開脈留膜和下髓膜、打開側隱窩、最後切除扁桃體所獲得的手術暴露。在Albert Rhoton Jr.博士的指導下,在美國佛羅裏達州蓋恩斯維爾的顯微外科實驗室進行解剖,並參加了幾門顯微外科解剖課程。

解剖學

中線矢狀切麵顯示第四腦室為一個帳篷狀腔體,其頂部指向後方(圖1)。帳篷狀腔體的底部朝前,由腦橋和髓質組成。上頂和下頂在頂[1,8,12]處相交。

圖1。矢狀位的靜脈心室像一個帳篷,其頂端為頂脊,指向後方。小腦的幕麵。2靜脈室上頂,上髓膜。4室底:腦橋和髓質。5側休會。6靜脈腦室下頂,脈絡膜側。7小腦枕下麵。(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矢狀位的靜脈心室像一個帳篷,其頂端為頂脊,指向後方。小腦的幕麵。2靜脈室上頂,上髓膜。4室底:腦橋和髓質。5側休會。6靜脈腦室下頂,脈絡膜側。7小腦枕下麵。(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第四腦室通過腦導水管與第三腦室相連,通過Magendie孔與大池相連,通過側隱窩與橋小腦角相連。

優越的屋頂

第四腦室上頂由粗大的神經結構構成:外側的小腦上梗和中線上的髓質上膜(圖2和圖3)。髓質上膜位於舌下,是小腦蚓部最上的部分。小腦上梗是齒狀核的延續。齒狀核位於扁桃體上極的正上方。

圖2。切除腦橋和髓質後靜脈腦室頂部的前視圖。1盧氏孔。2腦橋髓溝。3上髓膜。4結節。5末梢脈絡。(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2。切除腦橋和髓質後靜脈腦室頂部的前視圖。1盧氏孔。2腦橋髓溝。3上髓膜。4結節。5末梢脈絡。(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3。外側隱窩的前視圖。1上髓膜。2側脈絡膜形成側隱窩的底部。3結節4端部脈絡膜。(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3。外側隱窩的前視圖。1上髓膜。2側脈絡膜形成側隱窩的底部。3結節4端部脈絡膜。(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劣質的屋頂

下頂由脈絡膜、下髓膜和結節組成。小結節是小腦蚓部最下方的部分(圖2、3、4、5、6、7)。下髓膜是小結節和小葉的連接部位。下髓膜是一個薄的半月結構,位於扁桃體上部的上方。下髓質被膜從結節延伸到小葉的花序梗。下髓膜和上小腦梗之間的空間稱為上外側隱窩(圖8、圖9和圖10)。上外側隱窩是結節外側第四腦室的小突起。背脈絡膜與下髓膜和結節相連。端部脈絡膜從端瓣連接處向下延伸並附著在第四腦室底下外側的帶絛蟲上。脈絡膜側向延伸形成側隱窩的底部。從前麵看,這種橫向延伸使末段脈絡膜類似字母T(圖3)。末段脈絡膜有一個下開口,即Magendie孔,和兩個外側隱窩的外側開口,即Luschka孔。

圖4。小腦的枕下表麵。1雙腹小葉2扁桃體和小葉。3 Cerebellomedullary裂縫。(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4。小腦的枕下表麵。1雙腹小葉2扁桃體和小葉。3 Cerebellomedullary裂縫。(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5。右側扁桃體被切除。1錐體。2扁桃體。3小舌。4下髓膜。5組織choroidea。(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5。右側扁桃體被切除。1錐體。2扁桃體。3小舌。4下髓膜。5組織choroidea。(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6。切除兩個扁桃體後靜脈腦室下頂的視圖。1結節。2小舌。3下髓膜。側隱窩水平的端脈絡膜。5 Magendie孔。(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6。切除兩個扁桃體後靜脈腦室下頂的視圖。1結節。2小舌。3下髓膜。側隱窩水平的端脈絡膜。5 Magendie孔。(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7。切除後靜脈腦室的視野。1下髓膜與端瓣連接處。2外側隱窩的花序梗部分。3小腦上梗。4上髓膜。5小腦上梗與下髓膜之間的後外側隱窩。6齒狀結節靠近側隱窩。(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7。切除後靜脈腦室的視野。1下髓膜與端瓣連接處。2外側隱窩的花序梗部分。3小腦上梗。4上髓膜。5小腦上梗與下髓膜之間的後外側隱窩。6齒狀結節靠近側隱窩。(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8。冠狀切口在齒狀核的水平。1下髓膜。2小舌,3扁桃體,4齒狀核。(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8。冠狀切口在齒狀核的水平。1下髓膜。2小舌,3扁桃體,4齒狀核。(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9。側隱窩後視圖。1小葉和小葉的花序梗。2下髓膜。3結節。4後外側隱窩。5側休會。(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9。側隱窩後視圖。1小葉和小葉的花序梗。2下髓膜。3結節。4後外側隱窩。5側休會。(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0。齒狀核水平矢狀切口。1小腦上梗。2齒狀結節。3下髓膜。(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0。齒狀核水平矢狀切口。1小腦上梗。2齒狀結節。3下髓膜。(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地板上

第四腦室底部呈菱形(圖11)。吻側三分之二的基底位於橋腦後方,尾側三分之一位於髓質後方。側隱窩與橋髓連接處有關。底可分為三個部分:上部或橋腦部分,中間或連接部分,下部或髓質部分。上部分由連接小腦梗下緣的假想線向下限製。上部分在外側受到小腦上梗的限製,並與大腦導水管繼續向上延伸。中間部分延伸到側隱窩。下半部分在側麵被小脊(帶絛蟲)所限製,這些帶絛蟲在下方的obex處彙合。中間的溝將地板分成對稱的兩半。溝界線向外側延伸至中溝,兩個溝之間的區域稱為中隆起。 The median eminence contains a rounded prominence, the facial colliculus and three triangular areas, the hypoglossal and vagal triangles and the area postrema. The sulcus limitans has two small dimples, the superior fovea and the inferior fovea. The superior fovea is lateral to the facial colliculus, and the inferior fovea is lateral to the hypoglossal triangle. The vestibular area is the portion of floor lateral to the sulcus limitans. The vestibular area is widest in the intermediate part of the floor, where it forms a rounded elevation that extends into the lateral recess. The striae medullaris cross the midportion of the floor.

圖11。靜脈心室底部。1小腦中梗。2小腦下梗。3小腦上梗。4位數溝。5麵丘外側上中央凹。6舌下三角外側的下中央凹。7細繩separans。8 Obex。 (Image courtesy of AL Rhoton, Jr.)

圖11。靜脈心室底部。1小腦中梗。2小腦下梗。3小腦上梗。4位數溝。5麵丘外側上中央凹。6舌下三角外側的下中央凹。7細繩separans。8 Obex。(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橫向休會

外側隱窩是第四腦室的外側延伸,通過Luschka孔進入橋小腦角。側隱窩可分為兩部分:花序梗部分和絮凝部分(圖9)[1,13]。花序梗部分由前麵的小腦下花序梗和後麵的小葉花序梗組成。絮凝部分由前麵的菱形唇和後麵的小葉組成。菱形唇是位於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後方的一層神經組織。兩側隱窩的底部均由脈絡膜尾部形成。

小腦

小腦的枕下表麵是在第四腦室的手術入路中暴露出來的。第四腦室的下頂隱藏在小腦枕下表麵的下部。扁桃體和雙腹小葉覆蓋著側脈絡膜和側隱窩。結節被小舌和錐體所隱藏。小腦延髓裂是一個天然的空間,可用於進入第四腦室而無需切除小腦結構。小腦髓裂是小腦和髓質之間的空隙。它與小葉相連,小葉是每個扁桃體內側壁之間的空間。小葉通向第四腦室。扁桃體是擋住第四腦室下頂大部分視野的結構。如果扁桃體被切除,我們可以直接看到脈絡膜和下髓膜。 Removing the tonsil and opening the tela choroidea and the inferior medullary velum expose the most inferior part of the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and the superolateral recess. The tonsil is attached to cerebellar hemisphere through the tonsillar peduncle, located at the superolateral portion of the tonsil.

小腦後下動脈

小腦後下動脈(PICA)沿著靠近第四腦室下頂的小腦延髓裂延伸,支配小腦枕下麵的大部分區域(圖9)。PICA可分為5段[14-16]。髓前段從椎動脈的起點開始,一直延伸到下橄欖最突出的部分。外側髓段從橄欖開始直到舌咽部、迷走神經和附屬小根的起源。扁桃體髓質段通常在扁桃體下極附近形成尾狀袢。端速扁桃體段從扁桃體中部開始,在扁桃體內側壁上升,通常在下髓膜附近形成顱袢。異食癖的最後一部分是皮層部分。皮質段供應小腦枕下表麵的大部分。異貫性耳膜有通往髓質的穿孔分支和通往脈絡膜尾部的脈絡膜分支。

進入第四腦室

進入第四腦室的常用方法是將小腦枕下表麵的蚓部切開。這是進入第四心室的最古老和最廣泛的方法。蚓部切口根據腫瘤的位置和大小延伸可變的距離,將其限製到切除病變所需的盡可能小的長度。這個切口應該在上髓膜的下邊緣有一個上界限,因為小腦上梗的交叉纖維相對於這個結構較深[1,5]。由於對平衡障礙和小腦緘默症的關注,有人提出了其他形式的第四腦室通路[17-22]。

端瓣入路利用小腦髓質裂的天然裂縫,暴露端部脈絡膜和下髓質膜(圖12、13和14)[6-9]。打開脈絡膜端,可從網膜到大腦導水管到達第四腦室底部(圖14)。側隱窩的暴露可以通過解剖扁桃體並向外側縮回來實現。打開形成側隱窩的脈留膜底,可以看到從小腦梗到Luschka孔的側隱窩(圖15和圖16)。打開背脈絡膜需要凝血異食癖的一些脈絡膜分支。端瓣入路也暴露上髓膜和上小腦梗。然而,後外側隱窩是使用端齶入路最難暴露的部位(圖14)。

圖12。小腦的枕下表麵。1小腦小葉。2小腦髓裂。3椎動脈。(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2。小腦的枕下表麵。1小腦小葉。2小腦髓裂。3椎動脈。(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3。切除小葉和小腦延髓裂,暴露靜脈腦室下頂。1小舌。2下髓膜。3組織choroidea。(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3。切除小葉和小腦延髓裂,暴露靜脈腦室下頂。1小舌。2下髓膜。3組織choroidea。(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4。脈絡膜的打開。1下髓膜。2小腦結節。3小腦上梗。4上髓膜。5靜脈心室的底部從導水管向外壁暴露。(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4。脈絡膜的打開。1下髓膜。2小腦結節。3小腦上梗。4上髓膜。5靜脈心室的底部從導水管向外壁暴露。(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5。扁桃體收縮,暴露左側的側窩。1扁桃體。2側隱窩基底部脈絡膜。(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5。扁桃體收縮,暴露左側的側窩。1扁桃體。2側隱窩基底部脈絡膜。(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6。打開側脈絡膜暴露側隱窩。1小舌。2扁桃體。3側隱窩,花序梗部分。4小葉。5小葉。(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6。打開側脈絡膜暴露側隱窩。1小舌。2扁桃體。3側隱窩,花序梗部分。4小葉。5小葉。(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扁桃體擋住了上外側隱窩的視野。如果需要更好地暴露上外側隱窩,如小腦花序彙合處附近的病變,則切除同側扁桃體可直接看到該區域(圖17、18和19)。齒狀核位於扁桃體上極的正上方,在切除上外側隱窩水平的病變時應小心,以免損傷齒狀核。切除一個扁桃體提供了第四腦室最寬的視野,包括直接進入同側側隱窩。

圖17。扁桃體切除。1 Biventral小葉。2扁桃體。(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7。扁桃體切除。1 Biventral小葉。2扁桃體。(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8。切除扁桃體可以更好地暴露下髓膜、上外側隱窩和小腦梗彙合處。1下髓膜。2小舌。3右側扁桃體。(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8。切除扁桃體可以更好地暴露下髓膜、上外側隱窩和小腦梗彙合處。1下髓膜。2小舌。3右側扁桃體。(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9所示。扁桃體切除。T2冠狀MRI顯示小腦梗彙合處海綿狀瘤。b左扁桃體收縮顯示左側隱窩水平的脈絡膜:1個左側扁桃體,2個小舌,3個側隱窩水平的脈絡膜,4個右側扁桃體。c海綿狀瘤切除後的最終視圖:1海綿狀瘤切除,2 obex。d切除左側扁桃體以更好地暴露小腦花序彙合處:1個小腦上花序,2個大腦導水管,3個正中溝,4個海綿瘤切除術。(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19所示。扁桃體切除。T2冠狀MRI顯示小腦梗彙合處海綿狀瘤。b左扁桃體收縮顯示左側隱窩水平的脈絡膜:1個左側扁桃體,2個小舌,3個側隱窩水平的脈絡膜,4個右側扁桃體。c海綿狀瘤切除後的最終視圖:1海綿狀瘤切除,2 obex。d切除左側扁桃體以更好地暴露小腦花序彙合處:1個小腦上花序,2個大腦導水管,3個正中溝,4個海綿瘤切除術。(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第四腦室內的腫瘤通常通過小腦髓裂擴張,為切除腫瘤提供了一個自然的通道,而不需要分裂蚓部或切除扁桃體。Infratentorial少見,被認為是靜脈腦室腫瘤,其中心通常位於小腦下梗的外側,通常向小腦髓裂擴展多於向靜脈腦室腔擴展。在腫瘤浸潤蚓部的情況下,切開蚓部是去除這些病變的自然方法。蚓部浸潤常見於成神經管細胞瘤,由於它們的起源,從生發細胞層遷移到第四腦室頂部形成外部顆粒細胞。當腫瘤在靜脈腦室內擴張時,脈絡膜端被拉伸,看起來像一個透明的膜,脈絡膜叢附著在腫瘤上(圖20和圖21)。在橫斷麵和端瓣入路中,第四腦室的整個底部都暴露在外,上入路的手術角度受到矢狀麵上髓膜的限製。

圖20。靜脈心室成神經管細胞瘤。1個錐體,2個扁桃體,3個腫瘤和脈絡膜側脈絡膜叢。b切除扁桃體並向外側縮回。1蚓部。2腫瘤和脈絡膜側脈絡膜叢。3髓質。c腫瘤完全切除,蚓部無損傷。1中間溝。2 Obex。(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20。成神經管細胞瘤靜脈心室1個錐體,2個扁桃體,3個腫瘤和脈絡膜側脈絡膜叢。b切除扁桃體並向外側縮回。1蚓部。2腫瘤和脈絡膜側脈絡膜叢。3髓質。c腫瘤完全切除,蚓部無損傷。1中間溝。2 Obex。(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圖21。Infratentorial室管膜瘤。A. 1個蚓部,2個左扁桃體,3個雙腹小葉,4個腫瘤充滿大池。b1蚓部1例,右扁桃體2例,右扁桃體腫瘤3例。c從右側小腦延髓裂完全切除室管膜瘤。1.小腦蚓體。2。扁桃體。3右雙腹小葉。4靜脈心室,5髓質,6;Cerebellomedullary裂縫。 (Images courtesy of AL Rhoton, Jr.)

圖21。Infratentorial室管膜瘤.A. 1個蚓部,2個左扁桃體,3個雙腹小葉,4個腫瘤充滿大池。b1蚓部1例,右扁桃體2例,右扁桃體腫瘤3例。c從右側小腦延髓裂完全切除室管膜瘤。1.小腦蚓體。2。扁桃體。3右雙腹小葉。4靜脈心室,5髓質,6;Cerebellomedullary裂縫。(圖片由AL Rhoton, Jr.提供)

結論

第四腦室底部的暴露可以在不損傷小腦結構的情況下通過端瓣入路實現。端瓣入路還可看到第四腦室上頂和側隱窩。如果有腫瘤浸潤,可采用切割蚓部的方法。如果需要暴露上外側隱窩和小腦梗彙合處,切除同側扁桃體和部分雙腹小葉可以提供更好和更容易的視野。

貢獻者:Antonio Cesar de Melo Mussi, Hamilton Matushita, Fernanda Gonçalves Andrade和Albert L. Rhoton, Jr

內容來自de Melo Mussi AC, Matushita H, Andrade FG, Rhoton AL, Jr.靜脈心室的外科入路解剖研究。蔡爾茲Nerv係統2015; 31:1807 - 1814。doi.org/10.1007/s00381 - 015 - 2809 - 0

神經外科188bet手机app圖譜很榮幸能夠繼承Albert L. Rhoton, Jr . MD的遺產。

參考文獻

  1. Matsushima T, Rhoton AL, Lenkey C(1982)第四腦室的顯微外科:第一部分顯微外科解剖。神經外科11:631 - 667
  2. Bricolo A, Turazzi S(1995)腦幹膠質瘤和其他腫塊病變的手術。神經外科的進展和技術標準,第22卷。施普林格,Wien,第261-341頁
  3. Jean WC, Aziz KMA, Keller JT, Van Loveren HR(2003)扁桃體下入路治療Luschka孔。神經外科52:860 - 866
  4. Kellog JX, Piatt JH Jr(1997)在不分裂蚓部的情況下切除第四腦室腫瘤:小腦髓裂入路。Pediatr Neurosurg 27:28-33
  5. Kempe LG(1970)神經外科手術,第2卷。施普林格,紐約,1-33
  6. Matsushima T, Fukui M, Inoue T, Natori Y, Baba T, Fujii K(1992)小腦延髓裂的顯微外科和磁共振成像解剖及其在第四腦室手術中的應用。matsushima T, Inoue T, Inamura T, Natori Y, Ikezaki K, Fukui M(2001)經小腦延髓裂入路與裂隙解剖方法。J Neurosurg 94:257 - 264
  7. Mussi ACM, Rhoton AL Jr(2000)第四腦室端瓣入路:顯微外科解剖。J Neurosurg 92:812 - 823
  8. Tamriover N,UlmAJ, Rhoton AL Jr, YasudaA(2004)經蚓側入路與端瓣入路進入第四腦室的比較。J Neurosurg 101:484 - 498
  9. yyarargil MG(1996)微神經外科,卷4B。Thieme,紐約,第63-4頁
  10. Zyal IM, Sekhar LN, Salas E(1999)扁桃體下經小腦延髓入路治療累及第四腦室、小腦延髓裂和側腦幹的病變。中華神經外科雜誌13(3):276-284
  11. Matsushima T, Rhoton AL Jr, Oliveira E, Peace D(1983)後窩靜脈顯微外科解剖。J Neurosurg 59:63 - 105
  12. 黃一平,Wolf BS(1967)第四腦室側隱窩靜脈及其支靜脈的倫琴表現及解剖關係。放射核醫學x線學101:1-21
  13. Fujii K, Lenkey C, Rhoton AL Jr(1980)脈絡膜動脈的顯微外科解剖:第四腦室和橋小腦角。J Neurosurg 52:504 - 524
  14. Lister JR, Rhoton AL, Matsushima T, Peace D(1982)小腦後下動脈顯微外科解剖。神經外科10:170 - 199
  15. 馬戈利斯MT,牛頓TH(1974)小腦後下動脈。在:牛頓TH,波茨DG。顱骨和大腦放射學,卷2。C.V.莫斯比,聖路易斯,1710-74頁
  16. Aguiar PH, Plese JPP, Ciquini O, Marino R(1995)經後顱窩入路治療兒童小腦腫瘤後的短暫緘默:文獻綜述。兒童神經係統:306 - 310
  17. Bastian AJ, Mink JW, Kaufman BA, Thach WT(1998)蚓後裂綜合征。安神經44:601 - 610
  18. Dailey AT, MMckhann GM II, Berger MS(1995)兒童後窩腫瘤切除後口咽失用症和緘默症的病理生理學。J Neurosurg 83:467 - 475
  19. Dietze DD Jr, Mickle JP(1990/1991)後窩手術後小腦緘默症。兒科Neurosurg 16:25-31。
  20. Pitsika M, Tsitouras V(2013)小腦緘默症。複習一下。神經外科兒科學:604 - 614
  21. Pollack IF, Polinko P, Albright AL, Towbin R, Fitz C(1995)兒童後窩腫瘤切除後的緘默和假球症狀:發病率和病理生理學。神經外科37:885 - 893

登錄發表評論。

你可以有所作為:現在就捐款吧。 神經外科188bet手机app地圖集幾乎完全依賴於你的捐贈:現在就捐贈吧。
Baidu
map